在海賊王中,頂上戰爭之后世界的格局開始發生變化,雖然四皇們還是占據著新世界大部分的領土,但是也有很多新秀誕生,他們就是以基德和魯夫等為首的超新星。在草帽海賊團中,魯夫和索隆都是超新星,但是被評為三大戰力的香吉士卻不是,為什麼會這樣呢?
在我看來,香吉士之所以沒有當上超新星,主要是因為他的實力非常差,與索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,而且尾田也需要平衡各個海賊團的實力,如果超新星中有三個草帽海賊團成員的話,反倒有所突兀。
兩年后香吉士的實力其實并不強大,要比索隆差很遠
1.兩年前的香吉士和索隆不相上下,但是兩年后差距甚遠。
大家都知道,索隆,香吉士和魯夫被稱為草帽海賊團的三大戰力,每次在戰斗中總是他們三個人挑戰最強大的三個反派,而且草帽海賊團中還有弱小三人組的存在,所以能夠在戰斗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也是索隆,香吉士和魯夫三個人。
在兩年之前的時候,海賊王世界的戰力系統并沒有提升,戰斗的時候差距不大,所以香吉士的實力和索隆差距并不大,甚至可以用不相上下來評論。
但是在經歷了兩年的修煉時間之后,他們兩個人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。首先,索隆的師傅是世界第一大劍豪鷹眼,而香吉士的師傅是革命軍的人妖王,從師傅的水平來看,鷹眼要比人妖王強大非常多,那麼他教出的徒弟也肯定比人妖王的徒弟厲害很多。
而且,索隆在兩年的時間里掌握了武裝色霸氣以及各種劍術的提升,但是香吉士卻只學會了月步以及人妖拳法的食譜,換句話說,索隆提升的是戰斗力以及戰斗技巧,而香吉士提升的是做飯能力以及逃跑能力。
所以說,兩年后的香吉士與索隆的差距變得非常大,香吉士更偏向于輔助,而索隆更偏向于戰斗。
2.超新星是在兩年后評選的,主要依據為兩年后的實力水平和懸賞金。
大家都知道,頂上戰爭可以算是海賊王中新老交替的時間點,頂上戰爭結束之后才涌現了一大批超新星,而評選超新星的依據就是兩年之后的實力水平以及懸賞金。
論實力,索隆已經超越了香吉士很多,香吉士在對付維爾戈的時候曾經被打斷腿骨,并且在兩年后毫無戰績可言,唯一一次對付大媽還是靠食物打敗的,所以說,硬實力上索隆已經比香吉士強大很多了,香吉士自然沒有資格當超新星。
除此之外,超新星的評選還看當時的懸賞金,超新星基本上都是在1億以上,而當時的香吉士懸賞金并不到1億,索隆卻超過了1億,所以在超新星的評判標準前,香吉士根本沒有機會當選超新星。
小結:超新星的評選標準是一個人的實力和懸賞金要達標,而兩年后的香吉士實力要比索隆弱很多,所以他根本沒有資格當選超新星,除此之外,香吉士的懸賞金當時也沒有超過一個億,所以連超新星的最低標準都沒有達到。
尾田要平衡各個海賊團的實力,不能讓草帽海賊團有太多超新星
1.尾田設立超新星是為了給草帽海賊團增加敵人,讓故事更有趣。
大家都知道,魯夫在兩年的修煉之后實力大增,很有可能直接去挑戰王下七武海以及四皇,但是如果新一代只有魯夫一個海賊團的話,貌似也有點說不過去。
畢竟在海賊王羅杰航行的時候,他的敵人也有金獅子以及白胡子等人,如果在新一代中只有草帽海賊團非常突出,那只能說明主角光環實在是太嚴重了,草帽海賊團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,這樣的冒險又有什麼意義呢?
所以說,尾田之所以會突然增加超新星的設定,就是為了給草帽海賊團增加相應的競爭對手,為了鼓勵魯夫繼續前進,甚至還將基德的懸賞金調到比魯夫還高很多,這些設定都是為了平衡海上新一代的戰斗力。
2.草帽海賊團一共不到10人,設立三個超新星會有所突兀。
大家都知道,在超新星中基德的海賊團也有兩個人當選,而草帽海賊團也有兩個人,雖然超新星的個數相同,但是比例卻完全不同。基德的海賊團人數至少也得上百,而草帽海賊團其實一共只有10個人,幾百個出兩個以及10個人出兩個,出現的機率實在不同。
而如果讓香吉士也當選超新星的話,草帽海賊團就會有1/3的人超過1億懸賞金,那麼其他的海賊團憑什麼與魯夫的海賊團戰斗?
草帽海賊團有三個超新星,就意味著有三個1億以上的人物存在,而一般的海賊團只有船長能達到1億懸賞金,換句話說,草帽海賊團三個人就頂了三個船長,那還航行什麼,直接讓魯夫成為海賊王就好了。
所以說,尾田不得不從三大戰力中選出兩個人當超新星,而弱勢一點的香吉士則落選了,這樣能夠平衡新一代的戰斗力,而且給魯夫的航行增加一點難度,這樣的設定看起來才會更有趣。
小結:尾田設立超新星是為了給魯夫設立一點障礙,如果讓香吉士也當選超新星,魯夫的海賊團就會非常強大,設立超新星的意義就沒有了。